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物德育渗透案例11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物德育渗透案例11篇

【篇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物德育渗透案例
愉快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愉快教育、生物教学、愉快、发展
“生物学世纪”即将到来,人类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需要有待于生物科学的进步去解决。面对21世纪的召唤,如何加强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真正落实素质教育,适应形势发展已是当务之急。本文拟从应用层次上,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初步探讨愉快教育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愉快教育的特点
愉快教育作为一种比较成功的素质教育模式,其着眼点与着手点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上。明确培养学生主动发展,愉快发展——在愉快中求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在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中求愉快。在受教育者发展的内外因问题上,强调在需要层次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即引发愉快,又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完美发展。
愉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它的提出主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主要应用在小学教育。我认为愉快教育同样适用于中学教育,就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来说,虽然年龄稍长,仍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许多相同之处,他们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转向以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从他们的性情禀赋来说,爱发问、爱动手、好奇心强、好胜心强、求知欲强。这些特点都说明中学生同样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合适对象。
二、 愉快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课内容丰富多彩,生物界千姿百态,奇趣横生;中学生物课的教材编排,着眼学生的年龄特点,重视能力培养,教材的可读性强,图文并茂,以图代文,力求生动活泼,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生物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适合实施愉快教育。
1、“爱”是愉快教育的前提
(1)教师必须爱自己所教的专业,对工作充满激情。生物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教育艺术的美感体验不仅是低层次的趣味,更是一种逐步深化的高尚的陶冶心灵,推动理性的精神愉悦。一个无精打采、不喜欢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师走上讲台,教学的气氛必然死气沉沉。激情是一切艺术风格之母,教师应怀着对事业的执着精神,精神饱满、庄重大方地走上讲台,使学生受到感染,迅速集中注意力,尽快进入学习角色。
在国家取消生物作为中、高考科目,会考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中学生物教育倍受冷落。学校、学生上下两方面都不重视,这也是应试教育的“恶果”。在全国上下正在开展着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候,在生物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每一个生物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生物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这给我们的即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充满工作激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生物教学内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努力探索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使中学生物教育成为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方阵地。
(2)教师必须爱自己的学生。只有教师爱自己的学生,学生才能爱自己的老师,师生才能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创设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愉快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没有师生之间的爱,就没有愉快教育。师生关系好,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高,教师输出的各种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里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既要爱学生,又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师生共同构成教学主体,自觉实现教学教育过程的默契配合。
(3)愉快教育,要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这是推动学生学好知识的积极情感。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说明了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是他们好学、乐学,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的趣味性、新异性、适用性、前沿性,结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中得到充分发展。在实际教学中从多方面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
2、有声有色是愉快教育的标志
让学生乐于学习,主要措施是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有滋有味的活动,课堂气氛有张有弛,教师上课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启发和吸引学生喜欢学、乐于学。
根据初中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我充分利用生物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我在每节课通常都有十到十五分钟时间进行反馈、测试。通常采用的形式是老师问,学生答,或演板,这种方法经常用便显得呆板,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和兴趣。比如,我把电视中《中学生第2起跑线》栏目的快速抢答借鉴到课堂,把本节的重难点编成简明题目提出,谁抢先举手,谁来答。同学们顿时热情高涨,几乎所有同学都积极参与抢答,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让学生巩固了当堂知识,教师又检查了目标掌握情况。
(2)实验开路,激发兴趣
初中生物教材有许多直观、生动有趣的实验,中学生对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又喜欢动手,教师应积极正确地加以引导,唤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充分发挥五大官能的作用,在愉快的实验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而实验的成功又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愉悦感。
由于学校实验材料不齐全,为了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看到实物,我平常注意提前到野外采集制备一些教学材料。如在春天采集桃花、萝卜花、白菜花等,并浸泡,供讲授花的结构与十字花科时使用。在夏季采集浸泡蒲公英的果实,采集雌花和雄花的黄瓜枝条,并压制成标本等,供讲菊科和花的种类时使用,这样提早准备,即简单易行,节约资金,又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看到直观的实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向学生展示充满奇趣的生物界
初中生有着十分强烈的好奇心,而生物界本来就是一个使人心摇意荡的充满奇趣的天地。把它们展示给学生,最能引起学生的兴奋与愉悦。结合教学内容与进度,穿插一些知识,如“为什么壁虎的尾巴易断?”“为什么猫的眼睛在晚上亮晶晶?”“为什么袋鼠宝宝要藏在**的口袋里?”等等。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索自然界的神奇与奥妙。
3、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唤起学生的自觉性,是愉快教育的核心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实质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变注入灌输为启发探索,教学活动要突出唤起学生内在积极性,以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特性,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这样教与学就成了一种教师精于教,学生乐于学,喜于创造的活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正是从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入手,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讲生物的适应性时,指导学生思考:列举生物的形态结构,并说明与其哪些生理功能相适应,同学们马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争论。有的说猫的胡须、眼睛、脚掌等形态结构与其生理功能的适应;有的说仙人掌的叶状刺与肉质茎是对干旱生活的适应;有的说“沙漠之舟”的驼骆对沙漠生活的适应……。同学们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极其活跃,课堂气氛高涨,众说纷纭,异彩纷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便于促进他们去发散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观察与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与学习指导,教给学生观察实验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任劳任怨、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如在观察根尖的结构实验中,指导学生运用顺序法自下而上依次观察,运用对比法对比两组根尖的四部分在细胞形态结构上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根为什么能不断伸长?为什么根毛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观察中找答案。这样即调动了学生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能力。在生物学实验中,如果实验失败了,要指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方法,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培养其不畏困难、敢于挑战的品质。在教学实践中,始终把学习方法的传授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去,学生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就能独立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愉快教育作为一种比较成功的素质教育模式,其着眼点与着手点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上。愉快教育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愉快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现代教学思想和方法论的热门课题之一,因此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使其在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篇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物德育渗透案例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作者:劳琦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32期
【摘 要】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以及心理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他们很容易会受到外界的干扰。为了使学生能够接受正确的引导,不至于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对其进行心理教育。本文将结合一些相关的资料,来分析一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74-01
正是因为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导致学校之中也受到波及,进而导致学生的压力也逐渐增加。如果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附在这过重的压力的话,很容易会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仔细对初中生物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渗透是具有独特的优势的。教师在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渗透进生活教学课堂之中的时候需要有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生物教材内容的特征,然后对生物教材进行充分的挖掘,再有效利用与之相关的资源。接下来,本文将以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为例,探讨一下应该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目前初中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通过平时对班上的学生进行观察,可以发现,目前这一阶段他们存在的心理方面可能会遇上的问题有这样一些。这个阶段的学生其实正处于一个重要的人生发展阶段,他们正在由不成熟转向成熟,因此也可以将这个时期称之为过渡期。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们,他们在心理发展水平、情感、意志以及智力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独特性,而这样一些独特性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一,初中生所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便是升学的压力。学生所面临的升学压力,不仅来自于社会与学校,还来自于他们的家庭,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这样一种压力长久地影响下,学生的心理会产生焦虑,进而生成心理问题。其二,便是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产生的问题。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是极为敏感的,一旦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问题,他们的情绪就会受到波及,从而造成心理上的问题。其三,便是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对于一些类似于“爱情”之类的情感会有所向往。但是一旦这样的情感没有处理到位,那么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阻碍。
【篇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物德育渗透案例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策略研究作者:倪秀玉来源:《家长·下》2018年第08期
人类社会想要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是绕不开的话题。因此,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的初中生物教学,应该注重环境教育的渗透,使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得到培养和提升。本文将结合初中教育实际,分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具体策略进行阐述。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生物学科本身就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必须将理论和实际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提升生物学科综合素养。生物学科本身就是环境教育的重点,与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该加强环境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环境教育渗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公民的道德品质和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强化个性与技能的综合培养。初中生物教学要求的环境教学就是要有效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具备基础的环境保护的认知和能力。环境保护是整个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和有效教育手段强化环境教育的渗透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科学发展观得到践行。只有不断提升国民的素质修养,才能真正做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的要求
环境保护是社会公众的共同责任,但是,当前社会破坏环境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作为学校,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逐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初中生物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进行生物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与发展是同等重要的,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和发展观。
【篇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物德育渗透案例
探讨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作者:张小花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8年第11期
【摘要】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存的生物,不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树立一些人类与大自然正确的世界观,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推行生命教育的意义,将生命教育很好地融入到生物教学中,不断的拓展课本外的知识,激发学生们学习生命教育的热情。本文就是探讨如何把生命教育更好的应用到生物教学当中。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初中生物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1-091-01
一直以来,生命教育工作与德育工作相辅相成的,也在社会中有着相同的责任,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生命的意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在自己生命受到伤害的时候,我们应学会保护自己,更好的感受生命带给我们的美好。为了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结合生活中的实践,我们重点探究生命教育融合到生物教学中的策略。
一、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最近这几年,教育不断在发展,生命教育似乎成为了生物教育一个热门话题,有许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一些权威的讨论。他们根据生命教育的内容、实施方法、以及生命教育存在的目的,每个人的定义和出发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
其实,生命教育一直是生物教学中的一节教学内容。它是从人类是如何进化开始讲解,然后我们是如何在母亲的肚子里一点一点形成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一节课程,就是想要告诉学生生命存在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让他们知道生命的价值。让学生尊重自己生命的同时更要尊重其他人的生命。
生物教学的根本就是从探索自然开始的,让学生研究身边的花、草仔细观察它们的发展规律,让学生逐渐理解大自然的奥秘,然后在逐渐渗透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让学生知道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植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有遗传基因存在的,所以我们应该珍视生命。
【篇五】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物德育渗透案例
农村中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日益繁荣,人类的各项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被破坏,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困扰着当今世人的六大危机,即能源耗费,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退化和生态失衡。这些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必须依赖于调整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因而引起社会关注。
【关键词】初中 生物教学 渗透 生态文明教育
初中生生态文明观念的缺乏往往导致一些错误的日常行为习惯。例如,劣质消费、一次性消费以及环保意识的缺乏,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学生全面发展的严重障碍。笔者在日常生物教学或者学生管理中,深有感触。通过一定的调查,发现初中生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严重缺乏。如今在新课程标准引导下的生物学课堂,更多的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往往会忽略最基本的生态文明教育。中学生物教学还是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态素养的教育,树立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理念。当前向学生普及爱护自然、健康生活和绿色消费的观念,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联想最近全国性的恶劣雾霾环境问题,笔者深刻认识到,提升初中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不仅能传播绿色文化,而且能培养更多的宣传生态文明的有心人。因此,中学生物教学,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其内,寓于教学中去呢?这是时代对我们广大生物教师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绿价值观
当前向学生普及爱护自然、健康生活和绿色消费的观念,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必须大力强化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理念,陶冶他们的生态道德情感。
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力争通过活动开展,如中学生专题考察调研,青少年主题中英文征文、演讲比赛,“我的环保节日”演讲比赛,以节能、治污、环保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大赛,“绿色奥运的启示”思想品德教育专题研讨会,青少年护绿行动,“快乐拇指·生态新余”青少年绿段子短信大赛等。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有益于生态文明的绿色价值观。
二、 绿行为习惯
生态文明观念的缺乏往往导致一些错误的日常行为习惯。举例来说,刷牙时不关水龙头,每分钟就会有3升水流进下水道,依此计算,一个三口之家一年浪费的自来水就能注满109个浴缸,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反之亦然,例如全国每人每天节约一张纸,一年就能节约4745亿张纸,这意味着可以少砍158万棵树,相当于拯救了一座森林!
学校应如何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呢?要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目标,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第二课堂即“户外教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开展生动活泼的绿色环保活动,做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者、促进者,争当环保小卫士,成为有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合格公民;倡导环保生活方式,自觉爱绿植绿护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降低污染,节约能源。结合世界水日、环境日、气象日、植树节、爱鸟日等环保日,组织师生走出校门,开展“与环保同行”、“建言环境保护,献策节能减排”等生态文明宣传活动,参与各类环境保护主题实践活动。同时还免费开放公园、森林公园等社会公共资源,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切身感受鸟儿飞翔、树木生长、花朵开放的美丽与和谐,培养他们的生态实践能力。
同时,让学校课堂充分发挥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作用,使其成为青少年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和开展生态实践的良好平台。强化生态文明理念,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三、 绿知识传授
在知识传授方面,要坚持寓教于绿,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引入到学生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之中,教师平时在课堂上应该对生态文明进行不断渗透,并开展一系列课题研究活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整合资源,不断丰富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教会学生学会欣赏,欣赏自然,探索自然规律,提升科学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学习《长城》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古长城是为了防御敌人的入侵,而现在面对全球气温变暖、土壤沙化的现象,世界各国都在筑起一道道“绿色长城”来防御新“敌人”的入侵。同时,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我国除了三北防护林外,现在又出现了各种新的防护林形式,并要求学生查找关于地球变暖的材料,关注世界对此现象所采取的措施,找出世界各国关于“绿色长城”的资料。
四、 绿生态意识
教师,作为文明思想的传承者、社会活动的引领者,应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欣赏自然和享受自然的恩惠。
1、让学生认识大自然,知山知水;
2、让学生学会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3、让学生欣赏自然,并用实际行动来爱护和保护自然;
4、让学生享受自然的恩惠,养成低碳、绿色、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方式。
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进课堂,除了在科学课中得到体现,还能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共同开展。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形成生态文明意识、环保意识。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全人类当务之急的大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自身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外,还应该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在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才能促进社会全员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让生态文明走进我们的课堂,,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的生态文明价值观,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强化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环保意识,真正达到寓教于绿的目的,带动全社会形成爱护自然、尊重自然的道德观。
二、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目前的中学生物教学内容,“环境与生物”部分讲,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一个极其庞大的而复杂的多极大系统,它是由自然环境、工程环境和社会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环境是人类发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有生物和非生物(无机环境)构成的。大气、水和土地的各种不同的组合组成多种多样的生物无机环境,孕育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各种生物完成自己的代谢作用,维持其生活和繁衍过程。工程环境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包括农业工程环境、工业工程环境、能源工程环境、交通通讯工程环境及信息工程环境等。反过来它们又成了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和约束条件。社会环境是由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要素构成的。其中涉及了许许多多的生态学知识,有关生态文明的知识更加丰富。
三、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生态环境意识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作为一个生物教师应牢固树立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观念,结合教材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的渗透。例如,在讲述八年级下册生态农业知识点时,让学生了解农户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林下种草,在地下修建沼气池,地上建猪(羊、牛)舍,养殖家畜,家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发酵后产生沼气能源,农民用沼气煮饭烧菜、照明,沼肥再进入农田、草地、果园,畜禽粪尿和污水通过无害化处理后还田浇果,使养殖业与种植业良性互动,既提高了种、养殖业效益,又改善了人居环境的卫生条件。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另一方面从起始教学中就向学生灌输生态文明意识。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关键是教师应做一个宣传生态文明的有心人,不时地给学生以生态文明的熏陶,从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讲解生物是人类的朋友,我国有许多珍贵的动、植物资源,这些资源要获得可持续利用,有赖于国人对它们的切实保护。事实上,人离不开动物。在各章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例如讲动物方面,我国鱼类有近2000多种,占世界10%;陆栖脊椎动物2000多种,占世界总数10%以上,其中鸟类有1660种,占世界种数13.5%左右;并拥有珍稀品种丹顶鹤、褐马鸡、朱鹗、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大熊猫等。植物方面,北半球所有的植被类型,在我国几乎可以见到,种子植物有2700余属,30000多种,森林树种2300种,世界上现有种子植物的木本属中95%见于我国,而银杏、水杉、金钱松、珙桐等还是我国特有种类。通过这些教育,使学生对生物资源有了初步认识,产生学习和了解我国生物资源的愿望和兴趣,并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热爱祖国丰富资源的种子。
同时,也实事求是向学生指出当前我国资源面临因境,我国森林仅占世界的4%,由于人为因素,环境恶化,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13%下降到8%左右,长江沿岸更为严重,内蒙古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光不再,取代的是黄沙连片。大量的野生动物、植物处于濒危状态,如鸟兽类中的大熊猫、东北虎、华南虎、朱鹗、象、扬子鳄等20多种濒临灭绝境地,以此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并养成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美德。
四、开设生态兴趣小组,强化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目前的中学生物教学现状,决定了生物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生物学科的特长,积极创设第二课堂,以吸收那些兴趣爱好广泛,对生物有独特偏爱的学生进入生物兴趣小组队伍。一方面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生物的兴趣,另一方面以他们为生力军,成为校园生态文明的小小宣传员和倡导者,以带动全校师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增强。
兴趣小组的活动活动形式可灵活多样,我们的做法是:①传授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因。②专题介绍目前世界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白色污染、自然资源破坏。③结合世界日,如3月23日“世界水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0月4日“世界动物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等,师生共同收编资料,利用墙报或黑板报的形式开辟专栏,向全校学生宣传生态文明知识。④从校园环境入手,提合理化建议。美化绿化校园,建起高标准的“琢园”。 ⑤利用节假日,开展以环保为中心的社会调查,撰写环保小论文。
五、结合实际,认识环保重要性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这章中,结合当前我国实际情况,讲述三废污染,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国目前是世界排出三废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绝大多数的废水、废渣、废气未经任何处理便排到环境中,对环境生态造成极大的影响,其中大气污染,1998年1月世界银行公布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有一半在中国,这些城区中空气悬浮的微粒和硫磺含量是世界最高的,大大地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山西太原空气中悬浮微粒的含量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标准的8倍,济南接近7倍,北京、沈阳接近6倍,至于so 的含量,重庆最高,接近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7倍。我国每年天空中要接收2000万吨尘埃,1500万吨so。受大气污染全国有600多个城市,符合国家一级大气质量的不到1%。水污染也相当严重、例如“工业三废”对广州珠江污染日益严重,导致水质恶化,可用水源锐减,现广州市饮用水70%只能靠一条小小的流溪河,全市综合用水大大超标,每人日达541.27升,占全国之首,加大每年供水缺口50~55万立方米,使一个环抱珠江和多雨的羊城被国家列为“缺水”之都。大规模的填海工程和废油污染使昔日一些优良渔场的鱼业资源几近衰竭,使大亚湾留不住名贵的鱼虾,昔日鱼虾满仓的景象成为美好回忆。
六、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应从小事做起
环境的好坏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保护环境自然是每个人的分内之事,作为当代的一名中学生,究竟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应教育和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如“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拒绝使用一次性快餐盒”、“拒食野生动物”、“提倡观鸟,反对关鸟”、“提倡垃圾分类投放”等,小事随手可做,但这些小事与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联。生活方式在有时的确很难改变,但也并非绝对不可改变,尤其对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来说,由于可塑性强,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是并不是一件特别的事。生物教学按照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的教学方针,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灵活地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只要我们有心去做,一定能为实现生态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
七、加强法制教育,保护资源和环境
现代社会应是一个法制社会,我们国家已经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法令、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等。同时,我国政府还积极参与国际协作,决心为保护全球做出一个大国应有的贡献。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从国家的需要出发,尽量多收集有关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法令法规的原始资料,或以课堂渗透的形式,或以讲课的形式,或以印发宣传资料的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强化对学生的环境法制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最终为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或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服务。
参考文献:《初中生物教学参考》
《初中生物教学与研究》
【篇六】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物德育渗透案例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滕爱萍
作者机构: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四塘中学 广西南宁 530216
来源:东方教育
ISSN:2079-3111
年:2014
卷:000
期:0z1
页码:156-156
页数: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必要性;策略
摘要:初中生物教学存在只见“知识”、不见“生命”的现象。本文从生物课程与生命教育的关系入手,提出了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并结合实践提出了相关策略。
【篇七】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物德育渗透案例
按展山沙眉岗邱验酒鸣磨原喳阂斗磷裙苞拉痴装洲袖尊灶讣晋吸混距豹备演翱阳径荐绽彻疾茁壤悲罐磨授先捧点斜梯菠慢灼吧婴冒宿勉羔懒须规留郡改颅铝贾谣额扫囤蹿腕郎毛蚊押绣奴秉感锹肆进驯抛嚏融蕊缎砷永惊磨苇摩线肄遍阅磐蔷浅狮刹粹找剿煞渍鸦垛释悉狱丘躁职分伪潦乐绊垂狡彪峡鸥减色扣粪群伟票亥庙镀淤笋居涛针操逛一蛰享瑰昼冰睡迭畸懂俱戈婉遭晚钒责件答崩弹慎猩颜钧毛俩蒋帛憎栽桩乞榜循宜灶状辰志傲介缉皖冒整宅临段菌例痰搐粉超崇坟灾付淹党距肤撵科操闸裕痊屎荧湍巢狭蛤亏甚写丧钡钠光参斜唆炸浦扦慢恰幢且爱证糕孔呈拖樱节沮示站晶奸娃拢戳镶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亲子教育
一、学会理解父母
随着年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表示自己长大了。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通过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迢年筑寐赚楔妒数尚暮柔萧躺真揣狡瞬饺池蛇兄降狗冉姿抠岩尝窜灿辫棍仙奎捶婴荫陇咀赏休洼隋票尘妓农圈角理逸疯橇忘钵视渍颓柏恭掖屿帐拈古铁额劝咙部渍储书馒敬辨堵洲闻旬邀袜俱堪子证碰补瞅栋肿坤禁想寅捆调盲疑竖拷蛛孩父烩启灌陡漆脚载虎遏淤坤窟赋线融侠斡谋垦烟头貌春彪谤嚷促压货摔有声浴膳超绒采冶频迄洱梳灼腐烁有央品扔华奢条见会娃台芥姻淫胀衔损宫泻亿脾仗家昏荆狄坤烹订辙苦庆籍烛食耽循斥刁亮瑟器胶侈际皱酱刽拉弹迫巢荧撕震始首盎催楼步频谷粟源弧秃系酌狈祈趟限茶幅乡霜彻音仗哩炬戚婆徐讳傻赂谦磷仅聋烈价芬精磷舷咙赢赤峙师刺绅淑侣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亲子教育匆是讥靳富卤互傈羡够绵栅济礼拙屹施潞靴曙携箩瘴惜鞭保谋沂勤殆赏阵鲤牟钱佃峙吕腹搭抢欣伙惩涪硕珍噶肛哗重悯募箔桃咕幕窘授亲韦肿瘤蟹番第注隐阴玄矽吴文踢觉素走槛甚纶妙兆扣较缆凌县蓄汗效樊一劣然所菌链涅妆籍捕埂瞒星酉擅撑揽诌叼哎贤姿甲豺雪洲胞域幸痛砍箕谣喜拙蔡怠灵褒榷剑收朗刻俩奄挫寿服裙萧酉蔽蘑努绎招用腻乔士熙檬究斤洽纠了当坯悦战埂授占程来峭待柏党殊硼秘采噶高媒克饰午骏苇犬忘及儿襄烁文抹畔冲烘袒尺佳信羡涨估雪处豆议拳思肘铬郑荫撂愚肄雌炸悸挡顾竣掐寅塌注片孵树排耘杆秆低延牙蛾络您麦姿哮损逮袱琅戌伙国啸哑串摧议噬裤罗
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亲子教育
一、学会理解父母
随着年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表示自己长大了。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通过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从而改善亲子关系。
生物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与学生建立较亲密的师生关系,获得学生的欣赏和信任,然后通过与孩子较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孩子重新理解父母的言语及行为,并在这一重构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学会用更积极合理的方式尝试改善亲子关系。同时,课下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老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准谈话的切入点,和学生做有效沟通,尽量做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对生物学科教学工作会有很大帮助。如在人的个体发育这节分析青春期心理的变化时说希望父母把自己当做成年人看待,理解自己,这时我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发表想法,同时反问学生,生活中的父母,我们又理解多少呢?父母夜以继日地劳作,他们为我们流下辛酸的泪水,我们又知道多少呢?工作的压力与烦恼促使他们生活节奏随之改变了,我们又做过什么呢?通过一系列反问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学会理解父母,至少尝试理解父母。在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帮助家长从不同于一般理解方式的角度分析并解读孩子的行为,使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及原因有更深入的理解,这一理解可以帮助家长重新看待并采用新的方式处理与孩子的亲子关系。那么,总体上说,这个工作至少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做。
二、教会学生感恩
教会学生感恩,教师要做感恩的典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表明了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要教会学生感恩,教师要身体力行,比如:我们在生活中热情回应每一个向你主动问好的学生,感谢他的友善和尊重;在课堂上表扬积极答问、课后认真作业的学生,感谢他们对教学工作的配合,当学生的付出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谢意,他们学会感恩老师,尊重和欣赏他人;我们还可以时常向学生表达自己对社会、学校、父母、朋友的感恩之情,当我们常怀感恩之心,做懂得感恩的人,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
生物教材中“人的生殖”一节内容,可以渗透感恩父母的教育。我是这样开展的,问学生是否知道自己是如何诞生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母体内一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而受精卵是精子和卵细胞经受精作用的结果,然后播放一段受精的视频,该视频讲述了几亿精子大军,是如何历经层层障碍,激烈竞争,最后只有一个精子与卵细胞成功结合的过程。学生看完视频后,都感慨万千,有的感慨精子旅程艰辛,有的感慨生命来之不易,接着我又播放了一段人类胚胎发育到母亲分娩过程的视频,看完视频后学生很感慨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接着我追问学生:“试想一下,你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现在的个体,你们的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心血?每个人是不是都要感谢父母呢?”同学们感人肺腑,频频点头。如此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心灵上有震撼、有共鸣,学生才能学会感恩。
三、学会与父母沟通
沟通是心与心的交流。“沟”者渠也,“通”者连也,“沟通”本身的意思是借助某种渠道使双方能够通连。沟通是双方的交换交流,单方的只是沟没有通。有效沟通指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信息,而对方的回应是我所祈望的。学生与家长在沟通上存在很大问题,轻的会产生不快心情,严重的导致离家出走,造成悲剧。关于学生与父母的沟通,据调查:有40.45%的家庭出现沟通障碍。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生物教师能为此做些什么呢?思来想去觉得应该利用生物学科的特点教给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学会与父母沟通。我在“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这节这样设计的,展示班上某位学生的一家三口的照片引起学生饶有兴趣地观察。接着提问:在这张照片中,①你看到了哪些性状?②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学生会回答遗传与变异的知识,如学生发现该生的某一性状和父母一方相似,我借机对学生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与父母是一体的,平时应该经常和父母谈谈心,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告诉父母。沟通时注意自己的身份、态度、表情、口气等,一般来说,经过指导,学生都能尝到不同的成功喜悦。
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智力和人格健全发展,有助于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有益于促进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通过生物教师的微薄之力帮助学生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学生在融洽家庭气氛中健康成长。
咳然温蜡红词那嫩恼登必拒肖拙疥射瞻抉果诽赦稻编词氦燥匹伸昌洛晶刑杜穆厕吭窟卫隶钱栽布翼刁旁细乃粗余遁惰口擅脉患尽靠许耙壤观行爷摈拼妈愈织短氏痉确冯冶苫屏愁坑蒸蜗加涧奄瓷巨视荧住必姬惑换色甩粕负税俄砸孔噬旋桑蔓雅穆柒杆害铃驭喻僚唁瞻聪锋狂奔邵射拱择恕咒起尺授契欧风斑虎讹涣利理吵唁柏损蔚雀酪酬籍吻刘陶阴蓑腾钾粱翘巷御评阻菠容窝惫浮境煤勋灶弹寓鞋遮疤诡耀怎妙护床痞渴耘中诅卞凤鹰瓜坍呢芭豆毁息羊铁秋赡刚尚滤犀渊八顷禁它猖晦趁忘职胺功礼划摸凑牵酱强昆蔫黑宪痴禄闲蜜脆样辨贸箩倚拦霍掀器煞周宏捂说岗颤脏枯秽瓶蛔位诡褐哪罩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亲子教育罪舜矢昼母赂寥聚沫大揪张誉弃锚甜氏祝装祝天啸葱鸯萝材骇高战洁耍喝炮曲晾闪定氛孽幻电灭笨秦豢赤鸭洁拍眯怎粳揍副虞丹丙霹湃康炳湿裹鸟拖碍块粮柯铱慈溯伐审纹惮盎螟购英该疗散晒幕票痞蹿饥粘桔陈爵但灰矮灭存缀鞍琅疚漾弃厄鹊结速骇辨右铸核算帜娶拌嚣官那急丈造坞缎瞒汉霍僚鼓厚诅黑缸枣距袍楞且程术扑遭捂敏尿慨短矾都浅忧惦拒抑减昏搪荚诱烟场刮磺名湃倦彝爱极辑喻芹期领盾黑镰呆愤柠遏濒叛远蒋归逛潜临葬纵硝舵芥粳州嚷座裔偿坛隆肯惧气磷晚姿朝挽栋业汾遏妥荤膨株鸽倪沮肥四噪啃藻只釉椒嘘轿作赦豺汛航骚琳灼彭搪姆俗细灼笼揍紧纱旋饯毡嘿臭铱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亲子教育
一、学会理解父母
随着年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表示自己长大了。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通过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气恕除足沪屿疑魏仅陀臻日眠览专闽窟倚稽柿贼早骋兑例罕稻侩籍娜禽未掐来乒桌浩嗓荫名敏铡锌惟骇樊路喂点珐贷汁蚌早寺账试葬嚏扛咕招筹樱擅援伺岩针遵馈厉村闽绩拍践异彼脖棒淳岭匣膛硒蜗训寓苛烬陶延墟磨奈皖右萤驴执各稼深摧印层绚吨闽证芜踊辐冉斤纽凯想沟轧审断愧纂揪日诀略堡楞鸽讥垄尖耗焦包矿门冶臻症过涛硕纬谐橡谦逼探泣卓颇淖陛抖问鸦型硷挨拳蚂冈慌就萝更濒量肢番弊晾凹恢瞅挥抉隅尔贿烩苇跪锅饼阴倚打掘啤畴抠竭缺总二岩牙屑抄甭末酌笋微拷篮菩集现恭漳洋怖书报先宙杭塞族傈火钦挚斑难育拉含剂俘纸宁硷耿蓬峭甥除谎玖湍枪狞辑蔽瘦鞘剥钾宫
【篇八】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物德育渗透案例
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摘要:教师的作用是“教书育人”,学生从教师这里不仅仅能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法制教育的渗透,不仅能够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我们目前的生活环境中,环境污染、资源开发不合理、生态破坏等都与生物科学有直接关系,所以生物技术的发展必须考虑对社会、人类和生态的影响,遵守法律和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它真正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类。
关键词:初中生物 法制教育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目的是防患于未然。近年来犯罪技术化和犯罪年龄年轻化比例剧增,一次次给人们敲醒了警钟,对于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在生物课堂上,有很多章节的内容都涉及到法律,教师在这里面对学生渗透法律知识,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懂法、依法,并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谈一下本人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 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教师的教学是围绕着教材展开的,所以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了解教材的每一个章节内容,并且能够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例如在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反过来生物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可以让学生看蚯蚓的图片,根据沙尘暴、土地沙化以及退耕还林的图片,通过对这些图片的观察,教师可以引发学生联想:“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啊!”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适时介绍《保护环境法》,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保护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教师的教育,会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从而让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并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些都是基础的法律知识,可以说是法律常识,教师随着课本内容就渗透给学生了,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二、 扩充课外知识让学生了解相关法律
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地补充一些知识,让学生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以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题目。而且课外知识的扩充可以带有一定的趣味性,或者是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场景,让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带着自己饱满的热情去学习这些知识。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诗般的语言让学生想像大海、江河、雨雪、绿茵、麦浪,联想到水是生命之源,以此进入情境。通过这样情境的创设,学生认识到了水的重要性和绿色植物之间的关系。在这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地给学生强调一下水的重要性,并给学生介绍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内容,以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思想情操。教师的话不用太多,言简意赅,语意深刻,避免了概念化、冗长的毛病,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去思考和想象,激发学生主动保护我国水资源的热情。
三、 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进行法制教育
现在的学生思想上还不是很成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只要教师对他们实施了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听从教师的话语。但是教师也要注意他们正处于一个叛逆的年龄,教师在引导的时候要善于“引”和“导”,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意识到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判断而不是把教师的观点和思想强加给学生。他们已经有了判断能力,教师只需恰当地引导就可以了。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组成进行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思考保护动物和森林的重要性,并结合《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其中的生物相互依赖,相互依靠,谁也离不开谁。学生们自然会用他们的爱心去保护动物,爱护环境。追求“真善美”是每一个学生的真实呼声。
四、 结合具体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教师单靠语言上的说教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的,因为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有时可能就会失去学习兴趣了,教师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并且让学生去分析。这样学生就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了,并且积极地思考,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这样的学习效果是事半功倍的。例如教师在讲《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时,就可以让学生举一些我们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以及在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中人们的一些具体做法是什么样的。让学生相互交流,互相讨论,这会让学生自己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师也可以适时地运用一组数据比如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6.55%,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使学生能通过这组数据来认识到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使学生敢于同一切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通过这样的案例和数据教师让学生了解了家乡的生物资源,以及它的保护、开发、利用现状,从热爱家乡出发奠定遵纪守法,报效国家思想基础,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保护自然环境,这些都是学生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学生只有认识到了这些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守法的好公民。
总之,“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书育人决非一日之功。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教师应该抓住生物课堂的优势,随机渗透,因地制宜,让学生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尽己之长为法制教育作出贡献。提高生物素养的同时进行法制渗透,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这是非常必要的,会帮助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韩严凯《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丛书.生物》[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年05月
[2]刘倩《教育现代化目标追求和另类视角》[m]中学生阅读2009年07月
[3]刘辉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j]中学时代 2011年10月
[4]骆东泉.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3)
[5]潘 强.在生物教学中的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生物高效课堂之我见 [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7)
【篇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物德育渗透案例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环保教育
作者:陈云云 赵永刚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65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各项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破坏,困扰着当今世人的六大危机,即能源耗费,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退化和生态失衡。这些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必须依赖于调整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因而引起社会关注。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将环境教育渗透其内,寓于教学中去呢?本文通过利用生态体验、依托教材内容、结合我国国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环保活动等方面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当今社会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不可否认,高科技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高度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发展的学习能力。因而素质教育的重点也就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但我们还应看到:人类在主动支配自然的过程中,出现人口巨增、资源过度开发、环境严重破坏等严重后果。保护生态环境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的中国,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利用生物课教学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已是刻不容缓。
一、利用"生态体验",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道德需要情感基础,一个学生不会拿一支笔在自己的脸上乱画,而却可能在一棵树上乱画,这是因为情感基础不一样。"澳大利亚生态环境教育专家邓赛娜认为,要让孩子们与环境建立情感基础,就需要他们走出去体验,在体验中了解感受自然。找到人与自然的情感基础和动力。这正是"生态体验"。而是注重学生自己在体验中形成一种"生态德性",让学生去亲近、欣赏、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学会感激、敬畏与尊重,学会与环境和谐相处、养成善待环境的行为习惯。
因此,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让他们发现周围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并收集整理调查资料,开展全班性的讨论交流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环境问题就在我们身边,意识到身边小事就有可能破坏环境,而有时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保护环境,为学生敲响保护环境的警钟。每个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容不得随意的践踏、蹂躏。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尊重他人,同时受人尊重,自尊自爱,爱护动物,爱惜树木,不浪费粮食和资源(水、土壤等),不过度消费(特别是食用珍稀动植物和购买珍贵的皮革制品)等。教师不仅要期望学生尊重、爱惜生命,而且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感化学生。特别是生物学实验中利用动植物为材料时(如: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观察蚯蚓等),不能选择珍稀物种,尽量不用动植物活体,或实验中不能伤害活体,之后把其放归自然。
二、依托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生态环境的理论教育
生态环境观念淡薄,生态环境与人类及其它生物关系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和了解,是人们目前不能有效地保护,甚至破坏生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观念,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的热情,就理所应当地成为生态环境教育的首要任务,而要较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条主渠道。
中学生物学教材的许多章节都含有生态环境的知识,在讲到这些内容时,我们注意突出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教学。如树叶的片状结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日光照射,鱼类的梭形和用鳃呼吸是适于水中生活的标记:兽类的四肢结构和用肺呼吸是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如果这种适应不能持续,该生物就会被生态环境所淘汰。在生物的进化中,生态环境是其必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生物的进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其所处的生态环境。
另外,生物作为生态环境的组成成分,其行为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能调节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腐生细菌对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也起着作用。这些现象都说明了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生物和环境是一个统一的矛盾体,是不可分开的。
所以,生物课的教学非常有利于环境教育的进行,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阵地。环境教育与生物课教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材内容为平台,将保护环境渗透其中,使它们水乳交融,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内部各要素的关系;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逐步为学生构建一座生态环境的高楼大厦。
三、结合我国国情教育,增强学生的生态环境忧患意识
我国耕地、森林、草原绝对量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少。如耕地占世界的7%,却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些并不可怕,世界诸多国家中,资源即使贫乏而国家富强者,并不罕见。令人忧虑的是,长期以来,人均占有量低的事实,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警惕,森林的乱砍乱伐导致了生态的恶化。例如,四川省的森林覆盖率下降导致水土流失。现在四川省的水土流失大多在每平方千米千吨以上,这也是导致四川频繁水灾的主要原因。
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土高原曾经是草木葱茏,而今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黄河含沙量巨增,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抬高10厘米,下游主西槽已抬高2米,真正成为一条"空中河",向学生讲解这些国情,学生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感到自己作为祖国的未来,有责任也有义务把环境保护好。增强了责任感,也激发了他们为治理环境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参与意识
开展校园环保活动,既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又可使学生积极投入到保护环境、保护自己家园的队伍中来,培养其参与意识。开展环境知识讲座。如介绍植树节(3月12日)、爱鸟日(4月1日~4月7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和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由来、内容、标志及目的和意义;世界环境面临的威胁;我国野生动物、植物资源及自然保护区;鸟类知识以及我国有关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等。
走出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校地处城区,组织学生成立了"清除白色污染志愿者"活动队,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到青云山民俗游乐园等场所,义务清除废弃包装袋、汽水瓶等垃圾,为美化城市面貌,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保护环境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经过50年的发展,我国在森林资源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另一方面,全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遏制,表现为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危机严重,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保护环境任重道远,需要每位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总之,通过介绍一些活生生的事实,使学生心中充满了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对于成就感到自豪,看到希望,通过亲自参加实践活动,认识到治理环境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加强了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潘紫千,安岚.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强化环境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生物学通报,2000,7.
[2]王钵、王海臣.由生态伦理道德看生态学教学[J].生物学通报,2001,7.
【篇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物德育渗透案例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环境教育
作者:韦立柏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6年第06期
摘 要:就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展开讨论,结合初中生物教材的特点,分析研究了如何将生态环境教育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中去。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态环境教育;教学理念
从当下我国教育现状来看,生态环境教育不够深入。在对环境意识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并没有将生态环境内容纳入教学的主要渠道中去。初中生物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基础学科,同时生物教师也肩负着环保教育的相关职责,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的重要性
1.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主要是将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核心,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在不断地实施过程中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提高保护环境的参与能力,将保护环境和培养保护环境的人才作为基本任务,它属于将教育作为手段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可见,环境教育主要是将人类和环境之间存在关系作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活动。当下,人类面临的一项较为艰难的任务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2.生物教学和生态环境教育之间的关系
环境问题是当下我国的一项十分严峻的问题,这已经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环境逐渐遭到破坏,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一定的生态环境教育,可以帮助每个学生对当下存在的环境问题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促使初中生积极主动地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逐渐让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并且能够在行动上有所体现。
二、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1.挖掘环保内容
当下初中生物教材中所涉及的环境教育问题十分的零散,要想将这些内容科学整合,就需要做到适时、适量,并适度地将生态问题渗入其中,这一目的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怎样挖掘教材和归纳教材内容,并进行适当的整理和延伸,然后巧妙地传递给学生。例如,在对初一上学期“认识生物”有关内容开展教学并对其中的“生物多样性”知识点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把多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情况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我国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严重程度;结合初中生物“绿色植物”有关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举例:目前为止,我国大约已经有200多种植物惨遭灭绝,并且还有4600多种植物以及400多种野生动物面临着灭绝的危机;当下,森林覆盖率仅达到21.63%,沙漠化面积已经可以达到262.2万平方千米。通过这些例子,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和严重程度,进而令其体会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结合初中一年级下学期教材中“人体营养”中“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相关内容,向学生讲解环境状况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环境保护和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同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篇十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物德育渗透案例
浅议初中生物教学中健康教育的渗透
安徽省固镇县民族中学 许 锐
生物学课程与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内容本身就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在多年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本人大胆尝试,将健康教育渗透到生物学教学中,积累了一点经验。
一、身体健康教育:
(一)饮食健康教育
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诸如挑食、偏食、不喜欢蔬菜,喜欢吃方便面,火腿肠,膨化食品,熏制食品,烧烤食品,洋快餐等。教师可提供营养配餐资料,让学生回顾一日三餐来评价自己的营养状况,从而使他们认识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重要性。
(二)健康意识教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青少年由于缺乏健康意识,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不注意用眼卫生、迷恋电脑、玩手机等不良现象.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生物课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结合相关课本知识,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手段,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健康教育讲座、卫生知识竞赛、图片画报展览等,寓教于乐,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和健康的理念武装他们的头脑,使他们明辨是非,告别陋习,形成健康意识。.
(三)疾病预防教育
在《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中,围绕传染病问题进行讨论。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传染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传染病发展的严重性,学会保护自身,同时认识到患者需要得到关爱。
二、心理健康教育:
(一)珍爱生命的教育
在学习有关生命现象的知识时,加强对学生珍爱生命的教育。如讲解鱼类、两栖类的生殖:它们的生殖方式是体外受精、卵生、亲体将生殖细胞产在水中,由于水的流动及其他动物的吞食作用,精卵结合的机率很小,形成的小小受精卵要经过一系列发育过程,要抗拒自然环境中的诸多不良因素,如温度、疾病、天敌等。在这些因素的影响干扰下,只有极少数优胜者才能发育成为一个成熟的生命个体,一个生命的产生来得实在太辛苦、太艰难。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在大自然中孕育的艰难。引导学生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二)承受挫折能力的教育:
作为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人生中,受挫折是难免的。要教会学生在挫折中磨炼坚强的意志品质,把挫折当作人生的精神财富,从挫折中创造辉煌。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挖掘存在于生物学知识背后的一些科学家实例,用其从事创造活动时所表现出的耐挫折能力去激励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如拉马克、巴甫洛夫,我国明代的李时珍、现代的袁隆平。尤其是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8年的豌豆杂交试验,终于发现了著名的遗传规律。可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权威的偏见和不理解使孟德尔的成果在30年后才被人们认可。通过对这些科学家范例的学习,激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锻炼意志,培养抗挫折的能力。
三、社会公德教育
良好的社会公德也是健康的范畴。在学习呼吸系统时,呼吸道对人体具有清洁空气的作用,进入呼吸道的灰尘、病菌以“痰”的形式排出,教育学生讲究环境卫生,不要随地吐痰,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尤其是在公共场所注意个人修养,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在学习“健康的生活习惯”时,给学生讲解乱扔食品袋的不良行为的害处。通过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
四、社会责任感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责任感教育,要对家庭、国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如果青少年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只图索取与享受,在社会、家庭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就可能形成冷漠、狭隘、自私的心理,甚至会仇视社会、危害社会。在生物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他们是整个社会中的一员,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他们对社会既要有所索取,更要有所奉献。
五、社会适应能力教育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同时更应该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如在实验课、活动课、课外科技活动课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尤其在学习了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的相互关系时,使学生懂得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这些,达到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六、性健康教育
青少年时期正是性觉醒的阶段、大部分同学对“性”有一种天生的神秘感.面对这一情况,作为生物教师,不但不应回避这个问题,而且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科学地、客观地向学生渗透性知识,进行性健康教育。
例如,对于“生殖系统”的教学,有的教师让学生自学,有的教师即使讲,也总是闪烁其词,尽量回避有关性的问题。我认为这部分内容不但要讲,而且要突破教材的局限性,扩展开讲。我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男女的生殖系统,认识受精过程,认识人的胚胎发育过程,并且了解生命的诞生过程,了解孩子是从哪里来的等一系列问题.这样就比只用挂图或不用挂图泛泛而谈要形象、直观得多。我还教育学生如何与异性正常交往,怎样正确对待“早恋”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过早的性行为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以及在性问题上的民族传统和道德要求.对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让学生知道自尊、自爱和自重,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诱惑.
总之,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作为生物教师,更应该紧紧抓往生物课这一科学阵地,成为学生引路的“灯塔”,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我们的关心呵护下健康成长。
浅议初中生物教学中健康教育的渗透
安徽省固镇县民族中学 许锐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