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三篇】

时间:2020-08-12 精神文明建设 点击:

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美丽风光,努力激发农村改革发展活力,推进农村扶贫振兴战略。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做梦都想不到能住这么宽敞的新房子!”惠阳区良井镇前锋村村民曾伟彪说,通过镇里实施的危房改造工程,他一家5口从不足20平方米的老旧屋子搬到了80多平方米的新房。

  当前,全市上下正凝心聚力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以惠阳区为例,该区扶贫项目实现了为2017年年底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分红4250元/人,并为建档立卡贫困户4294人集中购买扶贫保险,以防因病返贫。良井镇则结合当地实际,充分调动多方力量,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切实做到“一户一策,因人施策”,同时结合以市场化模式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出了一条推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扶贫与发展之路。

  危房改造

  贫困户住进宽敞明亮新房

  5月18日,记者前往前锋村看到,曾伟彪一家告别破旧小瓦房,住进了一栋宽敞明亮的新房,曾伟彪和妻子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据介绍,曾伟彪是前锋村的贫困户,在一家农资店工作,妻子身体不好、在家务农,2个小孩还在上学,生活困难。此前一家五口一直居住在占地约20平方米的瓦房中。

  “得知情况后,镇里组成工作组到老曾家走访,了解真实情况,同时组织协调筹集房屋改造资金7万余元,助其建成了新房。”良井镇委副书记、镇长黄文胜告诉记者,近两年来,良井多方筹措资金,帮扶住房有安全问题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改造危房,同时为每户投入1万元房屋改造专项资金。截至目前,良井镇6户纳入改造工程的房子已基本完成。

  精准施策

  小型蛋鸡养殖场助贫困户年增收1.4万

  帮扶养鸡种菜、提供技术支持……良井镇根据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做到因人施策、精准施策,积极将“输血”扶贫变成“造血”扶贫,建立起长效化、市场化帮扶机制。

  该镇时化村贫困户陈运财因儿子突发事故致贫,生活困难。挂钩帮扶单位惠阳区代建局为其制定就地建设小型蛋鸡养殖场并包销产品的帮扶方案,同时提供2万元的启动资金,由村解决项目用地。目前,帮扶项目已开始产生可观效益,为该贫困户每年增加1.4万元以上收入。

  此外,该镇新塘村2户贫困家庭也通过种植梅菜等增收项目,增加了1万元以上年收入。据介绍,惠阳区市场监管局为他们提供种子、农药、肥料;农业农技人员则现场指导,并为其解决产品销路问题。

  乡村振兴

  以市场化模式推动乡村振兴

  “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脱贫村民不返贫,使老百姓长久致富。”黄文胜告诉记者,良井镇将以市场化模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集体、农民将以废弃的房屋、闲置的土地作价入股,以股东的形式与碧桂园集团、华侨城集团合作,并将一次性收到保底合作费用。

  “待以后乡村振兴项目产生效益,入股的村民还可以拿到作为分红的20%利润。”黄文胜表示,接下来该镇将强化产业导入和就业扶贫,如依托日后建成的花兮田园康养小镇、特色民宿、客家民俗演艺等项目,积极引导贫困户创业就业,不仅解决他们的就业难题,还能使他们有稳定和较高的收入,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第2篇: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近年来,重庆金融机构聚焦扶贫产业发展,在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以下简称“人行重庆营管部”)的指导下,通过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创新信贷产品和模式等措施,促进深度贫困地区稳就业、增收入,极大地激发了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跑出了金融助力脱贫攻坚的“加速度”。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重庆全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突破1100亿元,同比增长16.6%,有效发挥了金融托底作用。

  “扶贫在于精准,重在靶向明确”。在精准扶贫方面,人行重庆营管部牵头全辖12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特色精准帮扶18个深度贫困乡镇,通过引入或支持扶贫企业、建立贫困村金融扶贫服务站、打造普惠金融基地等方式,构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推出专项产业扶贫信贷产品 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贫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收入低且不稳定是直接因素,在农村,农业生产无疑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党委书记、主任马天禄表示,金融机构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要发挥好源头活水作用,激发贫困地区产业的“造血”功能。

  在巫溪县红池坝镇,几百亩茶树苗将村民发展茶叶产业的“愿景图”变为“实景图”。距离县城120公里红池坝镇,贫困发生率20.5%,当地有着较长的种茶历史,加之地处高山,生态环境良好,可出产高品质茶叶。

  作为人民银行巫溪县支行(以下简称“人行巫溪县支行”)的定点扶贫乡镇,2017年9月—2018年1月,人行重庆营管部联动下属单位3次为红池坝镇拨付资金,合计128.8万元,用于“产业再造”,目前已种植茶苗300亩。

  “近2年来,300茶园项目推进有序、进展良好。但茶园建设周期长,目前主要是土地流转和基地务工产生收益。”茶园基地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累计流转土地302亩,户均增收超3000元;同时,茶园建设累计带动全村70户农户务工,其中贫困户19户,户均增收6000元。

  对于红池坝镇的扶贫举措,人行巫溪县支行相关人员表示,近年来,“政府推动+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产融合作模式在深度贫困村被广泛应用。在实际操作中,金融机构通过产业扶贫贷款支持公司,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农户,农户还可通过土地流转和基地务工,增加收入。

  “对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面临的抵押难、担保难的融资瓶颈,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支持涉农企业。”马天禄称。

  在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奉节县平安乡,近年来将鸡蛋产业确定为脱贫攻坚重点扶持产业,通过培育养殖大户发展,带动贫困户参股、就业、代销等方式实现脱贫致富。但鸡蛋价格波动大一直是困扰政府、企业和百姓心头的隐忧。

  为锁定鸡蛋未来价格,降低价格波动风险,消除产业发展顾虑,建行重庆市分行联动子公司建信期货在当地成功落地“保险+期货”鸡蛋产业精准扶贫项目。通过银企联动、保费捐赠和减费让利等方式的为养殖大户提供保费补贴达70%,养殖大户仅需承担总费用的30%,大幅降低费用负担。

  截至3月末,重庆全市金融机构共创新推出专项产业扶贫信贷产品近百款,发放产业扶贫贷款余额近300亿元,同比增速达85%。

  发挥好政策性工具和产品作用 支持实体经济和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春耕生产、脱贫增收……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加试题”,给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来了新的挑战。

  “疫情防控期间,农业企业,尤其是与餐饮相关的涉农企业受到疫情影响,经营性现金流面临很大压力。”马天禄指出,对于“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方面,重庆金融机构聚焦难点痛点,通过发挥好扶贫再贷款、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性金融产品定向支持作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据介绍,为支持受困涉农企业,人行重庆营管部与市农业农村委联合印发了金融支持春耕备耕和农业经营主体复工复产专项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及时跟进并满足农业企业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

  为有效应对疫情对农业企业的冲击,人行重庆营管部积极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的定向支持作用。“疫情发生以来,我们两次向重庆银行、重庆三峡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等3家地方法人银行发放专项再贷款铺底资金,支持其加快信贷投放。”马天禄称,同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跟踪监督,确保优惠利率贷款资金切实用于疫情防控相关用途。

  数据表明,截至4月21日,重庆相关银行累计向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721笔,金额达114.93亿元;加权平均利率2.61%,加上财政贴息50%以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不到1.4%。

  马天禄指出,下一步,各金融机构要重点围绕“稳存量、扩增量、降成本、提效率”等要求,缓解涉农企业的现金流困难。

  构建长效机制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限衔接

  “产业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点,各金融机构仍然要将支持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作为长久之策。”马天禄表明,在稳妥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基础上,金融机构要积极对接重庆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等农村改革,通过创新地上附着物抵质押贷款等信贷模式盘活农村资源。

  “2019年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集体经济首次分红23.6万元,包括全部贫困户在内的全村542户、1466位村民全部纳入受益范围。”作为致富带头人,华溪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尝到了抱团发展的“甜头”。

  黄精里面有“黄金”,功能多、经济价值高、产业化程度相对完善的黄精产业,是石柱县重点发展的扶贫产业。“华溪村在农行重庆市分行的支持下,依托‘国有企业保证担保+农地(农房)集体产权抵押’模式,组建全体村民为成员的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黄精产业。”该负责人说,通过种植黄精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除了分红,土地流转收入也是华溪村村民的主要收入。目前,已通过流转土地带动41户农户稳定增收;通过承包“黄精-木瓜种植示范项目”管护工作,带动25户农户实现了工资性收入;通过投资入股,带动16户农户实现了股金分红收入。

  然而,受疫情影响,农产品滞销。“农产品滞销可能会影响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严重的话甚至会让已脱贫的人员返贫。”该负责人表示,为推动消费扶贫,农行重庆市分行推出线上社会扶贫公益品牌“惠生活直播”,日前在华溪村进行了首秀,直播5小时共卖出石柱特色农产品28.5万件,交易额达1512.15万元。

  “下一步,金融机构还是要在激发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上做文章,在支持产业发展的同时,要撬动和引进外部资源提供支撑。”马天禄为重庆金融机构指明了方向,在具体操作中,从扶贫攻坚阶段的外在推动为主,转向乡村振兴阶段的市场内在推动为主。着力打造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产业集群集聚、县域产业链升级等融合发展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推动金融扶贫“试验田”升级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示范田”。

第3篇: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年来,我们聚焦经济抓产业、抓城市、抓民生,在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谋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本实现“农村有产业有景看、农民有活干有钱赚”的发展目标。通过实践,我们对于如何实现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如下三点体会。

  一是聚焦党建引领,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金井镇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助振兴,让基层党组织切实成为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一是抓好领头雁培养。开展村(社区)“两委”班子调研,在走访现任村干部、党小组长、村民代表的基础上,选强配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二是抓牢队伍建设。以一个党员联系5户群众、一年上门服务5次、解决5个实际问题的工作模式为抓手,推动“五零”建设落实落细。按照机关党员联贫困户、村(社区)党员联贫困户、第一书记联贫困户“三联机制”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助力脱贫攻坚。三是抓实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党政领导联村、网格队员联组、驻村工作队联户工作机制,采取干部例会抽签发言、定期工作推进会等方式落实脱贫攻坚责任,赢得群众信任支持。

  二是聚焦产业兴农,筑牢乡村振兴经济底座。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重点在产业。我们始终围绕富民增收这一目标,聚焦产业兴农,做强产业帮扶,筑牢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做实扶贫产业。采取“村+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确保贫困户土地流转有“租金”、务工收入有“薪金”、产业入股有“股金”、年底获利有“红利”、示范带头有“奖金”。做强规模工业。创新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整体利用方式,依法依规为企业增加近100亩用地指标,破解因土地政策调整而发展受限难题,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扩大生产,实现“二次创业”。做优特色产业。以绿茶产业发展为核心,创建特色化商标、包装、形象识别体系。

  三是聚焦改革创新,致力发展赋能,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近年来,金井镇按照“一村一品”的格局,探索构建村集体经济发展三种新模式,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一是服务创收型“金龙模式”。金龙村与县公办的六艺天骄幼儿园合作办园,在园学生近300人,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合理盘活闲置土地,以对外承租、公开拍卖、土地流转等方式,每年创收60万元;在集中安置区开发建设临街商铺,每年可带来近30万的租金收入。二是土地合作型“湘丰模式”。湘丰村通过组建土地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量化为货币的方式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再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企业,形成村企共建模式。按照农民意愿,探索建立了土地流转农民“五元收益”回馈机制,即土地保底分红、土地入股分红、企业盈利分红、优先就业和工程劳务用工、困难救助基金。三是资源开发型“蒲塘模式”。蒲塘村按照“符合规划、保护耕地、一户一宅、保护农民利益”四项原则,以奖代投进行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将村集体的空心房地块全面整治成基本农田、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增加农村土地资源167.58亩,村集体增收280余万元。

热门标签: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扶贫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三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